截至2025年3月14日,《哪吒2》(全名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)的全球累计票房突破了157亿元(约合22.5亿美元)。其中,中国市场贡献了超过130亿元,占全球票房的约83%。而在海外市场,北美首个周末的票房突破了近20年来的华语电影纪录炒股杠杆开户,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也成功登顶华语电影票房榜,海外票房累计超过了3300万美元(约2.4亿元人民币)。
如此火爆的动画片,真是令人意外,完全可以说是异军突起。然而根据国内文化市场的规律,老严预见到这会导致一些人财产受损。为了验证这个观点,我们需要先分析《哪吒2》如此成功的原因,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。
### 一、传统文化的魅力复兴
近年来,传统文化愈加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。作为传统文学中的经典形象,哪吒成为了这个新春节期间中华文化的代表IP。这一现象表明了两个问题:首先是其稀缺性,近年来中国神话元素的影视作品稀少,尤其在春节档期,哪吒几乎是唯一的选择;其次,传统文化生命力强大,从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流传至今,且还会继续延续下去。当然,这其中涉及了市场与文化因素,以及民族情怀、爱国精神等方面,但本文不做进一步分析。
### 二、西方英雄的衰落
展开剩余80%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,人们都有英雄情结,这是由人类的群体特性所决定的。当国内缺乏具有深度和代表性的英雄形象时,我们的目光就转向了国外。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在中国一直广受欢迎,成为观众每次都期待的对象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好莱坞英雄开始走下坡路。自《黑寡妇2》以来,包括《黑豹2》、《奇异博士2》、《惊奇队长2》、《雷神4》、《蚁人3》、《银河护卫队3》等一系列影片,情节拖沓,英雄人物性格乏力,渐渐与人性背离,最终让这些超级英雄逐渐走向末路。巧合的是,漫威的《雷神:诸神黄昏》正是这场衰退的分水岭。同样上映的《美国队长4》也票房不佳,这也是最直接的证明。
### 三、中国的神话情怀
在漫威的超级英雄电影风靡的同时,中国观众常常发出这样的疑问:美国并没有自己的神话,他们通过北欧神话、希腊神话等元素,甚至用科技作为噱头塑造了许多超级英雄。那么,为什么中国拥有如此丰富的神话故事,却没有自己的超级英雄呢?老严时常讲解《山海经》的故事,也有不少人建议将《山海经》中的角色搬上荧幕。哪吒正是如此的超级英雄。动画片《哪吒》的问世,正好迎合了观众的需求。市场上对中国超级英雄的需求十分强烈,而《哪吒2》几乎是唯一的供应者,这就大大放大了其市场潜力。
### 四、春节档期的契合
春节长假是电影市场十分看重的黄金档期,而《哪吒2》正巧在此档期上映,极其契合了市场需求。与此同时,其他影片如《美国队长4》等的排片空间受到了挤压,导致其票房表现不佳。毫无疑问,《哪吒2》是中国影视业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电影之一。然而,老严认为,这种成功所带来的后续效应,可能会让不少人血本无归。
前几天,一位朋友问我,能否参考《哪吒》这种模式,在新疆的文化旅游领域也打造一个自己的IP?这种想法虽然不是影视方面的,却代表了文化市场的一种普遍心态——跟风。每当一个爆款出现,便会有大量模仿者争相效仿。就像央视曾推出的爆款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一样,其他地方很快跟风推出了《舌尖上的云南》、《舌尖上的湖北》、《舌尖上的新疆》等一系列纪录片。然而,许多纪录片拍摄完成后,却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,有些甚至完全没有引起关注。我在新疆生活多年,深知《舌尖上的新疆》播放惨淡的情况。
因此,我对这位朋友说,全国至少有十万人在跟风模仿《哪吒2》,你千万不要也加入其中。这个数字只是我随便估算的一个数字,可能远未达到那么庞大的规模,但如果把所有个人和机构,包括那些有想法并付诸实践的人,加起来,影视行业和文化行业的模仿者超过这个数也完全有可能。那么,谁能复制《哪吒》的成功呢?很有可能没有一个能成功。
《哪吒2》凭借其超级英雄IP,掌握了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成功势不可挡。而跟风模仿者也占据了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但模仿者过多,大家只能分得很小的一杯羹,甚至连残汤剩水也无法分到。正如孟子所言:“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”,如果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,必定能一举拿下。但当你在攻打十座甚至百座小城时,最后的结果,或许就如同“攻城南死,郭北丧”一般,局面岌岌可危。
在文化行业,真正的成功源于创新,而非盲目模仿。只有创新,才能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。如果没有创新,仅仅依靠资本的投入,最终只会陷入血本无归的局面。
发布于:山东省